文丨王寶濱
《記著》欄目第28位講述者
我和恩師朱俊峰曾是老街坊,住在南崗北京街,我與他大女兒是同學,他是我的長輩。那時彼此都忙于工作,沒有時間交往,我只知道他是干部,愛收藏,是文化人。
2006年我內退時,他家已搬到了清明四道街。我那會正熱衷于寫作,而且苦于求師無門,便登門拜他為師,并結成了忘年之交。
相處16年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他厚道、善解人意的好人品,使我受益終身。
自2007年開始,我們合作發表文章,他不會使用電腦,敲鍵盤打稿、配圖發電子郵件都由我承擔。他知識淵博,文字功底強,當過編審,我們合寫的文章經常見于省內報刊。此間,他收藏的史料發揮了巨大作用,我也曾去省、市檔案館、圖書館查詢過。被采用的稿件,我總是把他放在第一作者的位置,稿酬由他收訖。他為此而過意不去,幾次想把稿費給我,都被我拒絕了。沒想到兩年后,他竟送給我一臺電腦,還配了一臺彩色打印機。我百般推卻,說家里有電腦,也有打印機。他說,“家家電腦都是給孩子買的,你整天打稿占著電腦會影響孩子學習,我是給孩子買的!”恩師的話說到了我的心里……
恩師晚年出門乘公交車、地鐵時,總會有熱心乘客給他讓座,他過意不去。自2004年開始,便精心制作了一些硬紙殼“愛心卡”,在上面寫下三種格言、國學名句,贈送讓座的乘客。如是學生,送上“人貴有志,學貴有恒”;如是青年人,送上“一帆風順”;如是中年人,送上“萬事如意,美意延年”。“愛心卡”背面印有相同內容的篆字印章,十分精美,且適于收藏。11路、82路、107路等公交車上,很多乘客都收到過他的“愛心卡”,他用這種方式表達謝意,傳遞愛心。
他的“朱俊峰家庭歷史照片展覽館”,參觀者絡繹不絕,有媒體人、熱心觀眾出于禮貌會帶點小禮物,他為回敬這部分人便準備了一些紀念品。這些紀念品都是他在國外一家藝術學院當副院長的女兒贊助的,有T恤衫、折疊傘和化妝包等。他的紀念品禮給參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紀念品中,他用1959年國慶節在省博物館廣場拍攝的圣尼古拉教堂、有軌電車等建筑的鏡頭組成的“藝術長卷”備受親睞。
2014年,他自費數萬元出版了自傳體畫冊《歲月如歌》(三冊),畫冊為銅版紙精裝,圖文并茂,收錄發表在《人民日報》《瞭望》雜志等報刊稿件275篇;反映新中國哈爾濱城市建設、人民生活變化及個人、家人的照片800余張;獲獎證書、采訪證等證件53件(影印件)。百余套印后全部饋贈給收藏界、文史界的朋友。把畢生的收藏獻給了哈爾濱城市和人民。
人生在世,最為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而是植根于內心深處的厚道。厚德載物,厚道是做人、做事業之本之。已故恩師為人厚道且善解人意,這一點最值得我學習。
講述者:王寶濱,1954年出生,哈爾濱作家協會會員, 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黨史研究會會員,在《龍江文史》《東北史研究》《哈爾濱史志》《人民鐵道》《新晚報》等報刊發表歷史研究文章若干篇。
被講述者:朱俊峰,原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哈爾濱文史館員、黨史研究會會員、作家協會會員、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展覽》雜志總編。2022年3月14日因病搶救無效逝世,享年90歲。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