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繼“養娃燒錢三件套”之牙齒矯正普及化之后,低齡兒童整牙現象愈演愈烈,有關兩三歲的孩子就戴上了牙套的新聞不斷出現。
兒童牙齒矯治低齡化現象不斷加劇,應當說這與當下父母越來越愿意為孩子的顏值消費的觀念有關。但更要看到,這背后實質上是一門販賣牙齒矯治焦慮的生意。
在行業暴利的誘導之下,一些兒童口腔診所和醫生為了吸引客戶,不論是利用線上社交平臺進行宣傳,還是線下問診咨詢,往往刻意制造未成年人“牙齒矯治焦慮”,拿“牙齒矯正不要錯過發育期”“別讓丑牙令孩子自卑”之類的營銷話術誤導家長。這讓一些家長迷信“整牙要趁早”的謬論,誤以為孩子真的“整牙要趁早”,進而誘使家長同意給兒童做牙齒矯治手術。
事實上,牙齒矯治在本質上屬于醫療行為,孩子到底在什么年齡段、什么情形下需要進行牙齒矯治,需要嚴格遵循醫療標準和規范,遵守科學治療原則,并不是某些口腔醫生一句話的事。
從醫學科學角度說,兒童牙齒矯治并非像一些人宣傳的那樣越早越好。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徐寶華表示,6至12歲是替牙期,如果只是牙列不齊,多數情況建議等到十二三歲牙齒替換完再矯正。對于骨性反頜(即所謂的“天包地”“地包天”等),建議7至10歲開始治療。而且,一些孩子早期的牙齒“地包天”現象可能會在發育過程中逐漸改觀;正常情況下,孩子的面部生長發育不會因整牙發生很大改變。孩子在不具備正畸條件的情況下,過早接觸不必要的牙齒矯正治療,像是被過度擴大牙弓、拔掉乳牙甚至戴矯治器、戴牙套,可能導致后牙外翻、后牙骨開裂等,破壞口腔健康,甚至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更不要說,在機構正畸失敗的低齡患者并不鮮見。
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鏟除“整牙要趁早”謬論,遏制低齡兒童整牙現象,監管需要及時跟進。衛健部門、行業協會應當盡快探索制定兒童牙齒矯正治療標準,厘定適合矯治的年齡段,引導科學合理地開展兒童早期正畸。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格規范口腔醫療機構和醫生的營銷宣傳,嚴禁嚴懲“整牙要趁早”這類販賣牙齒矯治焦慮的虛假宣傳,特別是要加大對在社交平臺、短視頻直播平臺兜售牙齒矯治焦慮賬戶、文案的治理力度,避免誤導家長。如此,方能倒逼口腔診所遵循醫療標準和規范,嚴格遵守科學治療原則,斬斷兒童牙齒矯治低齡化這門生意。
另外,加強口腔常識科普教育。衛健主管部門可以聯合專業的醫療機構、醫學院以及短視頻直播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線下講座等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渠道和方式,向社會大眾普及正確、科學、健康的兒童牙齒矯治知識,提升大眾口腔知識認知水平,提高人們識別牙齒矯治營銷話術能力。
總而言之,“整牙要趁早”是謬論,家長別迷信,監管莫放任。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