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 連日來,我省各地干部群眾以各種形式深入學習,掀起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熱潮。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全面對照全會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結合實際謀深抓實各項工作,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
22日,省科技廳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及說明,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全廳黨員干部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和《決定》的核心要義與內涵實質,緊緊圍繞服務國家大局和推動龍江科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強化“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堅持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科技產業金融有效聯動,不斷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加快釋放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提升科技支撐產業發展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評價改革,優化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23日,省交通運輸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會議指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龍江交通運輸工作的內在動力,奮力加快全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龍江實踐的開路先鋒。會議強調,要自覺對標對表《決定》的部署要求,緊密結合我省交通工作實際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落實收費公路政策優化措施;不斷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切實抓好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完善陸海天一體化布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以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舉措,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在交通運輸領域落地見效,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
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李繼剛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這體現了黨中央對開放工作的高度重視。省商務廳將深入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強化責任擔當,推動開放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更高的質效,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入研究我省對外開放全球布局,不斷深化對外經貿領域改革,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對俄經貿合作和沿邊開放創新成果。以務實的舉措,加快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擴大對俄貿易和投資規模,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互市貿易等新業態,推動“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取得積極成效。以更大的力度,打造開放合作平臺。持續提升綜合保稅區、開發區等平臺能級水平,拓展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溢出效應,推動洽談成果轉化,積極參與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九屆東方經濟論壇等經貿活動,推動外貿擴規模、優結構、提層級。
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曉燕表示,作為科協組織,我們要把全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動凝聚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深刻領會科技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不斷探新路、創特色、強優勢、抓重點,著力激活科技創新創造活力。積極探索科技社團組織管理制度,推動設立國際科技組織,以“中俄工程技術論壇”為載體,加強國家科技交流合作;突出“科創中國”龍江品牌,實施“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行動,通過做優科技與經濟融合平臺,對學會供給端和企業需求端進行精準鏈接;強化科普資源優勢,深入開展“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厚植科技創新沃土;發揮科協智力優勢,開展助力產業振興“院士專家龍江行”活動,積極建言獻策。抓基層,打基礎,建優建強學會組織、企業科協組織、高校科協組織和縣以下科技社團,通過“四輪驅動”同向發力,激發科協組織內生動力,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創新龍江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3日,省知識產權局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部署學習貫徹落實工作。會議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是指導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決定》提出“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為做好未來一個時期的知識產權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局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力量。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全力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狄婕 記者彭溢 吳利紅 付宇)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