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訊(記者 韓俏)窯變生輝的黑陶器具引人矚目、形象靈動的金箔蘭西掛錢“吸睛圈粉”,5月20日,在第三十四屆哈洽會,來自綏化的省級非遺傳承人們亮出珍藏的“獨門絕技”,承載著歲月溫度的非遺技藝與創意設計交織成絢麗畫卷,為大眾呈現一場別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走進創意設計展區,首次亮相哈洽會的《哈爾濱風光》金箔剪紙系列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備受關注。蘭西掛錢第六代傳承人宋成玲正在為顧客介紹她的作品,“傳統的剪紙采用五彩紙、宣紙,我們在材料方面進行創新,采用金箔,視覺上具有金屬感,更顯高端大氣。整個系列以哈爾濱標志性建筑為主題元素,這幅《哈爾濱大劇院》作品將建筑的雙曲面特點與濕地景觀相融合,呈現自然和諧的美感。東北地區傳統民俗中的掛錢,是過去過年時懸掛的,寓意祈福吉祥。這幅作品中也充分體現了掛錢的特點,有獨特的主題、瓔珞和邊框,魚穗和枝繁葉茂的丁香花組合,象征著黑龍江蓬勃發展的無限活力。”
蘭西掛錢曾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金鳳凰”“百花杯”等多項大獎,并在國際國內文化交流中屢展風采,不僅遠赴意大利、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展出,更有多幅作品被選為第九屆亞冬會國禮。此次參展,宋成玲共帶來18件作品,包含金箔剪紙擺臺、書簽、扇子、剪紙臺歷、LED小夜燈等。她認為在傳承傳統非遺技藝的基礎上,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剪紙技藝與創意設計相融合、把傳統元素運用在現代生活中,讓作品不僅美觀、有文化底蘊,更具有實用價值,這樣才能讓非遺文化“活”起來,才更有購買力。
在“老字號嘉年華”龍江好物精品展區,綏棱縣靈透黑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攜十余件做工精致的黑陶藝術品亮相。綏棱黑陶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在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是因為它的一色、二型、三雕、四紋樣,再加上爐火純青的嫻熟表現技巧,使其形成了完整統一的藝術風格。與傳統黑陶技藝相比,靈透黑陶溫度更高,更結實,品質更好、顏色更為豐富,曾多次代表黑龍江參加深圳文博會,上海進博會。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興印介紹,在繼承傳統黑陶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新研發,燒制出高品質的靈透黑陶,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它在不同光線下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早上看黑中透亮,中午看黑中透紫。另一款多彩靈透黑陶顏色更豐富,成品需要24道工序,上面的杏黃、紅色都是窯變自然產生,極具觀賞的趣味性。后續又研發出泛著金屬光澤的靈光黑陶,為國家陶瓷家族增添新成員。在工藝上堅持純手工制作,力求打造出具有溫度的黑陶作品,同時帶動手工藝人就業,讓他們有發揮藝術才能的平臺。
參加20余次哈洽會的劉興印,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哈洽會是一個國際化的平臺,搭建起中外客商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我們每年通過參展,收獲了大批的訂單,拓寬了市場渠道,更是讓中國綏棱黑陶文化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非遺文化。”
責任編輯:楊卉松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