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網訊(趙金良 王莎莎 記者 石巖松 王可欣 石啟立 攝影 張博)7月9日上午,“網絡媒體哈鐵行?走中歐班列東通道 看北疆翠屏牧歌回旋”發現團成員來到海拉爾電務段綜合檢修車間,在一面面布滿紅綠燈的繼電器測試臺前,大家看到繼電器工區的女職工們“正襟危坐”,左手抓住差不多手掌大小的繼電器,右手拿著測力計逐個檢查繼電器接點壓力。
這個工區的10名女工平均年齡29歲,承擔著呼倫貝爾境內濱洲線、牙林線、博林線等10條普速線路的88個站場,6萬余臺繼電器的檢修測試任務。因為身在草原,她們被親切稱呼為草原鐵路信號“木蘭軍”。
“別看繼電器就這么一個小盒子,檢修不達標那可后患無窮!”談及檢修工作,26歲的青年職工趙悅堅定地說。繼電器種類繁多、組件復雜,巴掌大的小盒子里包含著二十多個毫米級的零部件,從拆卸、清理,再到調試、檢測、驗收、出庫,總共需要50多道工序,合格與否只在毫厘之間。為了保證設備質量,姑娘們時刻緊盯細小組件,總能用“火眼金睛”快速準確的發現缺點信息,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去年冬季,姑娘們在完成正常輪修任務的基礎上,又積極參與到繼電器超大修期問題整治工作中,主動承擔了8223臺繼電器的檢修任務。工區備品間、作業間、樓道里、包括每個人的工作臺都堆滿了各式型號的繼電器。“那陣子,大家都在連軸轉,只要一坐在測試臺前,我們的注意力就都全部集中到了繼電器上,晚上收工時,脖子都是僵住的。苦點累點都不怕,只要能按時完成檢修任務,我們就絕無怨言!”49歲的驗收員襲艷紅說。
對于“木蘭軍”來說,加班加點進行繼電器檢測維修是常事,最辛苦的卻是設備取運工作。一個箱子裝20臺繼電器、近60斤重,從施工現場搬運到地面,再裝車返所檢修,都由工區獨自完成。“誰說女子不如男,我們也頂半邊天!”體重僅90斤的信號工朱瑩,總是一邊搬起沉甸甸的繼電器箱子一邊給自己打氣。經過兩個月的“英勇奮戰”,8223臺繼電器如期交付使用。
為了提高繼電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木蘭軍”還積極開展了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工作。近年來,她們先后采用更換新型輔助動接點組、增大接點壓力方式等方法,實現降低了JYJXC-135/220型繼電器和和JCZC3-150型傳輸繼電器接點接觸不良問題;采用JSBXC-850時間繼電器半導體電路板更換成集成塊電路板方式,根治繼電器通電后延遲、不動作的問題。她們還將攻關目光聚焦到設備檢修工具改造上,將廢舊螺絲刀利舊切割,組裝到電鉆內,自主創造繼電器啟封工具;利用醫用鑷子自制接點擦拭橡皮夾,運用杠桿原理減輕職工手部損傷、延長橡皮擦使用期限;自費采購、對比數十種毛刷和不同材質布條,選取最佳產品,解決原有毛刷和擦拭布在使用中掉毛、很難徹底將繼電器清理干凈等問題。
“我們將堅持不斷學習、相互交流,以維修規范為標準對待每件設備,一絲不茍的按程序檢修,一毫不差的按規定參數調試,以‘零誤差、零故障、零返所’為目標,全力守護著列車設備安全第一關,保證濱洲線行車安全!”繼電器工區工長李靖說。(趙金良 王莎莎)
責任編輯:楊陽斯羽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