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五礦王炯輝研究員牽頭承擔的“天然石墨高效球化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通過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政昌擔任專家組組長。
該成果發現了鱗片石墨碰撞嵌合為主的球形石墨生成機理,首次提出影響石墨球化生成的最關鍵影響因素,在天然石墨球化理論的研究領域作出了重大突破。
經專家組鑒定后認定該成果豐富了天然石墨球化理論,變革了球化產業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王炯輝帶領團隊在此基礎上聚合產學研技術力量開發出首臺(套)高效球化設備、高效整形設備。經專家組鑒定,該設備“減少了多道粉碎/球化工序,提升了一次整形振實密度。一次實現多次球化和多粒度規格產品生產。變革了破碎球化工藝,實現了天然石墨高效綠色球化短流程。”
作為出口管制產品,球形石墨是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生產中的最關鍵環節,球化成本約占負極材料生產成本的60%。現有球化工藝源于1987年日本東京理工大學發明的高速氣流沖擊式造粒機系統,幾十年來工藝技術一直沒有較大突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的更大規模應用。王炯輝團隊的該項研究針對業內普遍存在的球化過程成球率低、振實密度提升效率低等技術“堵點”,實現了從球化生成機理、工藝技術及裝備、產業化應用的突破性進展,大幅降低了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生產成本,有力推動了我國石墨球化工藝裝備的升級換代。
這是五礦石墨在黑龍江鶴崗建成投產全球單體最大的精粉選線后,石墨產業鏈創新發展又一項重要突破。目前,此項研究已成功建成生產單線雙產品的最短流程示范線。相信在科研團隊的努力下,我國天然石墨產業將會有更多的技術突破。
作者:王林
責任編輯:楊陽斯羽
審核:張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