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杯是什么比赛-nba在线直播免费观看-男足亚洲杯2023赛程直播-五人制足球场划线|www.jncul.com




黑龍江網 > 2023年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活動周

【職教故事】韓行舟:從“東北黑蜂之父”到“芍藥老人” 發布時間: 2023-05-10 12:49 來源:黑龍江網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韓行舟教授-芍藥老人在農經校園的幸福生活

  40年從事教育工作,講授過12門農業類課程,教學7700學時……92歲的韓行舟是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的“寶”,從“東北黑蜂之父”到“芍藥老人”,韓行舟在黑土地上書寫了“農經人生”的美麗傳奇。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坐落在牡丹江市溫春鎮,是黑龍江省唯一一所建在鄉村里的學校。4月初春,乍暖還寒,在校園一隅的多功能溫室——“芍藥居”,藍色牌匾有些褪色,春日暖陽下卻依稀可見往日的清新。500多平方米的溫室里種植熱帶、亞熱帶花木50余種。撲面而來的潮潤氣息,讓路過的人禁不住吸了吸鼻子。繞過一條羊腸小道,就到達了角落里的一處工作室。

  幾把舊椅圍在寬大桌子周邊,極富年代感的舊書架依墻而立,擺滿了植物栽培的各類書籍,在斑駁的白墻映襯下,質樸而溫馨。

  “我們都尊稱韓老為先生,我與先生的淵源來自于蜜蜂。”動物科技系主任薛永三稱得上是韓行舟的“嫡傳弟子”。八十年代初期,剛剛大學畢業的薛永三跟隨韓行舟學了多年的養蜂,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蜂場,薛永三時刻感受著韓行舟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而這一切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教學理念超前、注重實踐等諸多良好的作風、教風讓薛永三受益終身。“先生對年輕人的關注和傾心教誨讓每個學生都受益匪淺,言傳身教帶著我們一起成長。”

  1987年,福建農林大學養蜂專業畢業的馮永謙成為韓行舟在饒河縣東北黑蜂科研點的第二屆實習生的帶隊教師。“每天4點鐘就起床去認識蜜源植物,韓先生跟我們一樣吃住在野外,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工作上嚴格要求、生活上體貼入微,現在還常常想起圍坐在大鍋邊一起吃面片湯的場景。”如今已任工會常務副主席的馮永謙對過往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言語中透著對韓先生的尊敬與愛戴。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韓行舟教授在芍藥園中耕作

  韓行舟的養蜂教學不僅針對學生,還服務于養殖戶。他義務舉辦各類養蜂技術培訓班10余期,培訓養蜂技術人員600余人次,其中受農業部委托,主持蜜蜂育種及人工授精培訓班,為全國14省市培養“蜜蜂人工授精技術”人員30余人。他治學嚴謹、勇于探索,對養蜂專業教學的專注精神也影響了蜂農。記憶中的一個片段讓馮永謙至今難忘:在穆棱縣舉辦的一次養蜂培訓課上,60多人認真聽韓先生講課,桌上的礦泉水瓶放了一上午,沒有一個人打開瓶蓋喝水。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韓行舟教授在芍藥園為科研工作組講解芍藥種植技術

  注重實踐,勤奮好學,韓行舟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多年來,他走訪了20余省(區)蜂業科教、生產單位,深入蜂場調查研究,與國內外同行交流、探討,發表20余篇論文、主編全國中等學校《養蜂學》教科書和《寒地養蜂》等書籍,參加《中國蜂業》和《農業百科全書養蜂卷》的撰寫。在省內倡導和扶持庭院養蜂、規模化養蜂、質量效益養蜂等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蜂業工作中的業績受到同行的認可,被聘為農業部畜牧專家顧問組成員,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顧問,黑龍江省養蜂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牡丹江市蜂業協會理事長、顧問,2012年3月15日,饒河縣人民政府授予東北黑蜂保護區做出杰出貢獻的韓行舟教授“東北黑蜂之父”榮譽稱號……時至今日,韓行舟教授依然經常接到各種養蜂研討會議、專業培訓等活動的參會邀請。

  “騎電動車、錄視頻、發微信,92歲的韓先生是農經校園里的一道人文風景、師生眼里的不老芍翁。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韓先生就是我們學校的寶,是厚重的精神財富,一年有300多天他都會在校園、工作室里忙碌。”原高教研究室主任、科研處處長張春鳳說。

  生于斯長于斯,前半生研究黑蜂,后半生栽種芍藥。1993年退休不退崗的韓行舟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種植芍藥上。“一開始試著小面積種植,從50粒種子開始到百畝芍園,先生用實際行動書寫了農經學院的精神。”韓教授身邊的工作助手滿懷崇拜地介紹說。

  說到芍藥,其實,早在韓先生幼年的時期就有所接觸,很是喜歡,后來,在多年工作調動中,也一直帶著芍藥花種子,有一次搬家過程中出芍藥種源意外丟失,很是遺憾。直到1985年秋,出差時在北京植物園采到50粒芍藥種子,便又開始了芍藥的栽培,完全是源于愛好和興趣。1999年,他向學校申請承包了1棟溫室,逐步擴大了芍藥種植面積,并初步計劃建設“兩圃一園”,2009年,芍藥栽培初具規模,學校舉辦了首屆校園芍藥文化節,芍藥園面向社會開放,周邊市民紛紛來到芍藥園,了解芍藥欣賞芍花。學校做出新的發展規劃,觀賞園面積達到100畝。

  “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帶著數千年的富麗和清香,芍藥在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燦然勃發,每年一度的校園芍藥文化節更是游人如織,已然成為牡丹江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如今,芍藥文化節已經舉辦了十一屆,走進現在的芍藥基地,園中阡陌縱橫,芍藥鮮艷奪目,展現著嬌艷之美,訴說著千年芍文化。

  “在這里種植了7年,經過一次移植,現在苗齡14年……”在2.9畝的標本圃園,韓行舟指著一個芍藥株叢說。他還告訴記者,牡丹江寧安市一家養殖戶有一墩芍藥已有300多年歷史,言談舉止中透著對芍藥的熱愛與執著。

  “韓先生對北方寒地芍藥研究課題的要求極其規范、嚴格,加入這個課題組仿佛回到了刻苦鉆研、求知若渴的學生時代。”張春鳳說。她翻出一摞紙質版表格,找出自己的“作業”——一張芍藥花結構調查表,上面詳細記錄著各類數據,編號、花型、花色、分枝數、萼片數……十幾項的統計欄目清晰、了然。“鉛筆標注的都是韓先生親自核定、修改的數據,一點都馬虎不得。”她說。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韓行舟教授在科研工作室記錄試驗數據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韓行舟教授在鉆研芍藥的種植技術

  韓行舟每年培育花木苗近7萬株,盆花近萬盆,養殖芍藥培育的花種最多,校園里的芍園在韓行舟30余年的辛勤選育下,目前已有120多個新株型,成年株芍藥3萬余株,實生苗數萬株,是黑龍江省芍藥品系最多、規模最大的芍藥培育園,喜歡賞芍的人們都親切地稱韓行舟為“芍藥老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已經92歲的韓行舟仍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芍藥的種植、選育工作中。“隨著天氣轉暖,翻土、育苗的活兒馬上開始了……”韓行舟指著苗圃說。除了芍藥,他還時刻牽掛著養蜂戶,一有空就為蜂農送技術、送服務,經常到寧安市、東寧縣、樺南縣等地為養蜂者進行蜜蜂養殖技術、蜜蜂品種的選育和利用、蜜蜂疾病防治等專題講座。在牡丹江電視臺“農民大講堂”節目中講“蕨類花卉栽培技術”,為各地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養蜂、花卉栽培技術咨詢服務。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無論是養殖黑蜂,還是植育芍藥,辛勤勞作、任勞任怨都是對韓行舟的人格寫照。

  一花一世界。韓行舟與芍藥的故事在農經學院的校園綻放,閃耀著他的“農經人生”。

責任編輯:楊柳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