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李孟從山東政法學院畢業,當時李孟的很多同學都把目標鎖定在城市,選擇律師、公務員職業,作為“農二代”的李孟看到家鄉和城里的差距,看到農民工在外謀生的艱辛,覺得家鄉更需要她,做農業更能體現她人生的價值。2014年,在一片質疑聲中,李孟選擇回鄉當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成立了黑龍江農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黑土地上開始了她的農業創業之路。
李孟深知,要想當好新型職業農民,一定要有科學的頭腦,要掌握科學種田的知識。傳統農業技術單一,傳統農民憑經驗生產且主要產品是自產自銷,不懂經營。而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與產業開發能力,應該是農業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適應市場經濟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帶頭人。為此,李孟除了在生產實踐中向父輩請教,還利用農閑,參加農委、團委舉辦的各項培訓,不管是栽培技術、田間管理還是病蟲害防治,只要與農業有關的,她都積極參加,通過一次次學習,李孟進一步掌握了新農人經營者從事農業的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能,并把所學的知識及時運用于生產實踐中。
李孟和她的寒地大櫻桃
經過這幾年的創業,現在李孟的公司在黑龍江省擁有400畝種植基地,以土地托管、寒地大櫻桃、桃子、嘎啦果、柿子為特色產業。公司致力于打造集生態種植、林下養殖、認養認種、鄉村旅游和文化觀光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產業園區,努力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在李孟的帶領下,鄉親們的觀念和經營方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寒地大櫻桃
由傳統種向科學種的轉變。過去鄉親們都是按照傳統的種植方法種植傳統的品種。李孟覺得農業要發展,科技必須先行。公司成立之初,李孟就到處挖人才,請了4名專家組建公司技術團隊,瞄準油桃種植項目,通過兩年試驗,公司成功繁育嫁接出適合高寒地區種植的矮化密植油桃品種,比普通油桃提前2年結果,每畝純收入達到4萬元,是大棚蔬菜的2到3倍。
實現了由一業向多業發展轉變。李孟家鄉地處城鄉結合部,過去鄉親們只是靠種菜掙一份錢。李孟抓住城里人消費升級的商機,以滿族傳統風俗文化為基礎,以寒地大櫻桃、桃子、嘎啦果柿子等特色產業為基地,打造了集吃、住、玩、寓教于樂為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園區。同時,幫助村民將農村小菜地改造成有機菜園,發展庭院經濟,吸引城市居民開展認養活動,每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
實現了由等客戶收向線上線下銷的轉變。李孟說,多年來,父輩們都是坐等客戶上門來收農產品,渠道單一賣不上價。為改變現狀,李孟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營銷活動,突出線上參與、線下體驗、訂制配送和會員服務,2015年,李孟推出一項“傳遞綠色正能量,666棵葡萄樹免費認養”公益活動,在7天活動中,成功吸引了1.8萬人的關注,666棵葡萄樹全部被認養。通過營銷活動的開展,讓城里人到園區現場體驗農耕和采摘的樂趣,園區積累了大量人氣和忠實客戶,公司銷售額每年都在翻倍增長,2020年銷售額突破400萬。幾年來解決大學生和農民就業200余人,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萬元。
2019年黑龍江省農業教育培訓農業經理人培訓班
2014年以來,李孟在做好自身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同時,致力于農民創業培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017年參加了黑龍江省農委“黑龍江省農民創業巡回宣講團”,2020年入選中央農廣校“全國首批農業經理人培訓共享講師”。在全省對各村黨組織書記、基層婦女干部、農村勞動力、大學生開展創業培訓,多次應邀到各地講課或指導,經常深入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指導服務,培養了一批農民創業典型,為黑龍江省的農民培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李孟榮獲“全國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晉級獎”;2017年榮獲“黑龍江省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二等獎”;2018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19年榮獲“2019年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2019年榮獲“黑龍江省婦女創業創新大賽企業組二等獎”;2020年入選中央農廣校“全國首批農業經理人培訓共享講師”;2021年榮獲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榮譽稱號。2020年,李孟的創業事跡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種植基地
李孟說:“我還年輕,我的農業路還很長,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新農人的隊伍中來,我堅信在我輩的努力下,會讓農村成為令人向往的圣地,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記者 石啟立)
責任編輯:王忠巖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